提及急診床位不足的原因,專家認為,這與一些病人的滯留不無關係。
  近日,電視劇《青年醫生》首輪播出完畢,引發公眾對急診科更多的關註,昨日,北京市衛計委召開“公眾急診就醫文化暨急診醫學科普傳播與生命安全研討會”。多位與會的急診科專家呼籲,區別於門診,急診科以患者病情輕重緩急為準,危急重症患者需要在第一時間進行救治,先來未必能先看。這麼做,是希望能把有限的急診資源,優先用於輓救生命、救治可能致殘的危重患者,也希望得到患者的理解。
  大醫院急診幾乎全超負荷運轉
  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分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郭樹彬介紹,通常情況下,急診首先要判定病人情況是否需要緊急處理,患者是否有生命危險,是否存在需緊急救治的臟器功能問題或其他嚴重癥狀,醫生首先判斷患者狀況,是否危及生命及是否需緊急處理等“通過相應的支持措施幫助患者度過急性期後轉至專科科室。”與專科疾病不同,急診工作人員往往是在較少的臨床資料情況下用最短的時間快速識別緻病誘因並去除誘因使患者情況趨於穩定,利於開展進一步的治療。
  郭樹彬介紹,協和醫院急診科搶救室設有21張床位,長期處於超負荷運行,最大的問題,在於無序的患者需求背景下,急診的配置永顯不足;另一方面,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程度缺少理性判斷,過分依賴三甲醫院,進而導致北京幾乎所有大醫院的急診科都在超負荷運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急診科主任郭偉介紹,他所在的科室目前也處於超負荷運轉的狀態,“很多醫生休息日也需要到醫院查房。”
  急診成24小時門診
  “科室目前平均每天的門診在250人次左右,但一個不容忽視的現狀是很多醫院的急診實際上都已經成為24小時的門診。在國外發燒都不被視作急診診療範圍,在發燒未出現脫水或嚴重併發症的情況下,急診一般不會接診。而國內常見的一種現象是平時需要長期服藥的患者鑒於白天上班需要等,下班後到急診掛號、開藥,這也就使得急診的患者在晚上五六點下班以後到12點時間相對集中。”郭偉告訴記者,這實際上搶占了急診資源,急診應該留給最急需的病人,建議開藥或病情相對平穩的情況可以在社區醫院等完成。
  ■ 焦點釋疑
  1 什麼癥狀適合看急診?
  所有疾病急性期、危急重症適合看急診
  × 急診是門診掛不到號的次優選
  √ 所有疾病急性期、凶險疾病宜急診
  郭樹彬告訴新京報記者,簡略地說,急診科針對所有疾病的急性期,包括所有疾病的急性期和急性加重期,如突然發生的創傷和疾病等,“患者如果在病因不明的情況下出現某些急性癥狀,宜到急診就診,另外,從安全角度來,很多凶險的疾病,如心梗、窒息或中毒等,均需到急診就診。”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疾病是否適合到急診就診也與患者的身體基礎條件有關,“以感冒為例,尤其是年輕人,如果並不十分嚴重,在急診就診與其他科室差別不大,但如果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群發生感冒,有可能會引起更嚴重的情況,適合到急診就診。”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急救部主任趙曉東解釋,除了急性癥狀外,一些外傷、創傷(未必“危”,但癥狀較“急”)等都適合到急診就診。
  郭樹彬解釋,病人在普通門診掛不到號轉而到急診就診的觀念並不正確,因為非危重病人在急診經診斷排除需緊急處理的情況後一般都會轉入門診,急診並不是在門診掛不到號的情況下的明智之舉。郭偉認為,癥狀輕微不建議到急診就診,而且急診也不是夜間開藥、門診掛不到號的選擇。
  2 到哪兒看急診?
  常規急診病情建議就近選擇醫院
  × 看急診一定要到大醫院
  √ 聽從專業人士建議,常規病情並非大醫院不可
  對於該選擇大醫院還是就近選擇醫院的問題,郭樹彬認為,心臟疾病及呼吸系統疾病等癥狀較重時,患者會產生瀕死感,如果出現嚴重不適感,建議選擇大醫院,如果是感冒發燒或其他不是十分嚴重的癥狀,就近選擇醫院即可。“另外,120及999在搶救及送達的過程中也會結合患者病情做出初步的分診,建議患者聽從專業人士的建議,如果病情並不算嚴重的患者送往大醫院,由於患者較多等多方面問題,同樣需要等待。”
  趙曉東告訴新京報記者,常規重症患者建議就近選擇,“三甲醫院都具備相當的救治能力,就近選擇還可爭取最佳的救治時間,建議患者聽從專業人員的安排,儘量不要因為個人因素等刻意選擇某些醫院。”
  3 怎麼看急診?
  以危重病人為中心
  × 到急診就診就能立即得到救治,無需排隊
  √ 危重病人需第一時間搶救,病情相對平穩可在診室候診
  郭樹彬告訴新京報記者,進入急診後醫務人員會進行初步分診,根據患者病情分為Ⅰ(危急),Ⅱ(危重),Ⅲ(緊急),Ⅳ(非緊急)四個類別,危急與危重患者需要在第一時間立即進行處理,生命體徵不平穩的危重病人到達醫院後立即進入搶救區域進行救治,但這種分級間並不存在嚴格界限,與患者的個人身體情況有關。非緊急病人可以在流水區域等候,病情相對平穩的患者就診與門診科室類似,在診室排隊候診即可。
  郭偉認為,到急診就診應該有尊重生命的觀念,“對於危急重症病人的搶救是爭分奪秒的,往往幾分鐘就關乎病人的生死,所以在急診與門診的常規流程也有區別,我們以病情的輕重緩急為準,先來未必先看,可能在患者就診前間歇有病情急重的患者送來,我們只能讓一些患者暫時等待,等待的時間可能從幾分鐘到一兩個小時不等,但患者認為本身急診的掛號費比門診高一些,花了相應的錢就應該儘早得到救治,往往難以理解急重患者的‘加塞’。我們也希望患者能夠體諒急診與門診的不同,建議聽從專業人員的安排。”
  在趙曉東看來,“患者與醫生之間存在的很多誤區導致了矛盾的產生,首先,醫生不是萬能的,不可能救活所有的患者,另外,急診對病人的搶救以患者病情為原則,但臨床中很多患者不理解不接受。”
  4 看完急診怎麼辦?
  生命體徵平穩患者無需長時間滯留醫院
  × 在醫院總比在家要安全
  √ 無需住院者長期滯留醫院浪費醫療資源
  提及急診床位不足的原因,專家認為,這與一些病人的滯留不無關係。郭偉告訴新京報記者,很多醫生在休息日也需到醫院查房,但其中很多時間並不是用於接診患者,疏導病人從急救室轉入留觀室或勸一些病情穩定可以出院的患者及時出院已經占用了醫生很大的精力。其實已經得到救治且無需住院的患者並沒有滯留醫院的必要,尤其是一些老年患者,急性癥狀已經得到控制、緩解,其實在家休養與在醫院區別不大,我們26張床位中有5個患者就是這種情況,病人已經不再需要用藥及治療,但家屬一直拒絕接患者出院,更有甚者將老人房屋出租,雇護工照顧老人,患者也只能滯留醫院。
  郭樹彬表示,其實免疫功能低下、需要緩慢查因及慢性疾病的終末期情況穩定、診斷明確、治療方案確定的患者並不適合滯留急診,“相對來說,急診科收治患者情況多變,科室環境比較複雜,長期滯留急診反而增加患者風險,而且對於前面提到的幾類患者,長期滯留急診對於改善患者的治療及愈後狀況並沒有實際作用。”  (原標題:急診不講先來後到,首先救治危急危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h42mhvyd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